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小长假,呼和浩特旅游成绩单亮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1:28:00    

清明小长假,呼和浩特旅游成绩单亮眼!——“青城十六景”解锁从博物馆课堂到黄河之约沉浸式北疆体验的文旅融合新范式


大窑怀古——大窑遗址


青冢拥黛——昭君墓


白塔耸光——万部华严经塔


塞上老街


五塔映月——五塔寺


屏藩朔漠——将军衙署博物馆


白马访古——呼和浩特博物馆


丝路匠心——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


敕勒长歌——敕勒川草原


神牛回眸——老牛湾黄河大峡谷


哈素夕照——哈素海


杏坞番红——回民区乌素图


玉带花海——大、小黑河


马鬃飞雪——马鬃山滑雪场


青山观日——大青山步道


圣水叠翠——圣水梁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呼和浩特旅游成绩单亮眼。据统计,今年呼和浩特清明假期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46.54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1.69%;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总花费9.96亿元,较2024年同比增长5.96%。

随着2023年“青城十六景”的发布,呼和浩特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十六处自然人文景观凝练成册,为游客开启了一扇探秘北疆文化的大门。“青城十六景”分别为大窑怀古、青冢拥黛、白塔耸光、塞上老街、五塔映月、屏藩朔漠、白马访古、丝路匠心、敕勒长歌、神牛回眸、哈素夕照、圣水叠翠、杏坞番红、玉带花海、马鬃飞雪、青山观日,这些景观为游客呈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循着“青城十六景”游玩,感受呼和浩特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

研学新体验:在历史地标中触摸城市文脉

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故事,少不了去博物馆打卡。如今,博物馆的游览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游中玩、玩中学的研学模式受到很多学生及家长的青睐。“青城十六景”中的呼和浩特博物馆、丰州故城博物馆、将军衙署博物馆、五塔寺博物馆等场馆,以博物馆为载体,串联起城市的历史脉络。

4月4日,昭君博物院邀请腾飞路小学的学生及家长开展了“花韵清明,古韵传承”奔赴春天青城之约主题活动;将军衙署博物馆举办了“寒燕纷飞,古韵衙署”巧手捏寒燕活动。4月5日,丰州故城博物馆开展了“国风手作 华美云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吸引近20个家庭参与……

各场馆的专业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场馆特色及文物历史。在丰州故城博物馆,讲解员介绍了白塔,也就是万部华严经塔的建造年代、结构特点,以及砖雕造像等细节,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其高超的建筑技艺。

将军衙署博物馆中,“屏藩朔漠”的匾额格外显眼,79任清代将军的戍边故事被浓缩进三进五出的院落中。“在我国北方,清明节有捏寒燕的习俗,燕子象征生机,寓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捏寒燕这一习俗则是清明文化传承的载体……”伴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游客纷纷动手体验捏寒燕。

“手工制作活动非常有趣,讲解员介绍得细致又专业,互动环节也很有意思。”市民李女士说。

在采访中,几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博物馆根据节气、节日、习俗和传统文化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历史的温度,将传统的“静态观展”转变为“沉浸式体验”,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动”起来。

户外新场景:青城美景串起山水人文长廊

4月5日,市民小赵和家人一同从市区出发,自驾前往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这次和他们同行的还有蚂蚁户外俱乐部的50多名成员,他们的目的地是“青城十六景”中神牛回眸的所在地。顺着沿黄公路一路前行,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奇景缓缓映入眼帘,这条路线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打卡热点。

“这里是呼和浩特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河、峡谷、长城集中在这里,很具有吸引力,一路走来感觉特别好。”蚂蚁户外俱乐部发起人赞叹道。清明小长假期间,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打造了春季黄河主题旅游品牌“踏青黄河畔·惠聚老牛湾”主题活动,游客不仅能徒步进入杨家川峡谷,感受迷人的自然风光,还能免费品尝铁锅炖鱼、炖肉,享受游船优惠,参加非遗体验等活动。

市区内,青山观日成为市民踏青的首选。走上大青山健身步道,沿着台阶一路前行,站在观景平台可将呼和浩特市区全貌尽收眼底,山脚下中式茶馆云集的水磨村非常适合和亲友小聚。市民杜峻和家人朋友连续两天徒步大青山健身步道,打卡“日出徒步+农家宴”的休闲旅程。

此外,在穿城而过的玉带花海——大、小黑河,春日风筝艺术节、夏日草地音乐会、秋日芦苇摄影展、冬日欢乐冰雪节让河流成为流动的文化展台。趁着清明小长假,宝妈乐乐带着女儿与从临河来呼和浩特的哥哥一家,打卡了大黑河军事文化乐园的风筝艺术节,体验了“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乐趣。

旅游新玩法:打卡“青城十六景” 处处皆经典

从大窑遗址的文明曙光到黄河峡谷的壮阔交响,从昭君出塞的和亲佳话到万里茶道的商旅传奇,“青城十六景”如同一部立体的城市传记,每一处景观都是解读青城文化基因的密码。

在塞上老街的明清建筑群中,游客不仅能看到蒙镶银器、马头琴等非遗手作,还能换上民族服装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附近的大盛魁博物馆通过茶道文物展陈,重现了横跨欧亚的万里茶道传奇;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里展出的来自全球的雕塑作品,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对话。作为城市文化新地标,这里能看到最悠久、最现代、最时尚的呼和浩特。

沿着“青城十六景”的指引,游客漫步于呼和浩特,触摸的不仅是砖石草木,更是文明、文化交融共生的精神脉络。

清明小长假刚刚结束,有关文旅活动的好消息接连传来:大型舞剧《敕勒川》正在紧张排练中;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将于5月拉开2025年的演出序幕;4月8日,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莫尼山非遗小镇景区联合举办的“我的故乡在北疆暨2025年旅游信息推介会”在呼和浩特举办;大型实景剧《莫尼山礼赞》于4月开启常态化演出,将在全平台开放售票通道,并对团体、旅行社进行大幅补贴;刘若英“飞行日”巡回演唱会呼和浩特站即将开唱,持演唱会门票可以在格日勒阿妈餐饮门店免费品尝内蒙古奶茶……

看到呼和浩特在文旅方面的新动作,不少网友在网络上用短视频方式记录着对呼和浩特的真实感受:“上次来旅游被羊杂碎惊艳到了,买了10包回家没吃够,这次我直接买了20包寄回去。”“去年来呼和浩特看演唱会,还有免费应援妆造,体验感特别好,这次去呼和浩特看刘若英演唱会,更期待了!”“从机场一出来,我就被呼和浩特的蓝天惊艳到了。”这座用历史铺就、用创新激活的城市,正以十六个城市文化坐标,邀请世界聆听北疆大地的千年回响。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王璐/文 王劭凯/图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王伊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