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4:24:00    

张玉环,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2年来,全球已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合作伙伴是周边国家,首要受益对象也是周边国家。十多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取得累累硕果,得到周边国家人民的普遍欢迎和积极支持,为携手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契合周边国家发展需求。中国周边国家中有十多个国家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和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的民众普遍渴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强烈需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为共建国家提供优惠融资,对这些国家开放市场,支持和帮助共建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促进发展,加快推进周边国家现代化进程。

“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和合共生、互利共赢的思想,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提供新机遇和新动力,符合周边国家人民的共同期待。因此,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周边国家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目前,已有25个周边国家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倡议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等多国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有效对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等倡议,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推动建设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提供了战略引领。

“一带一路”倡议为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一带一路”倡议为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技术等支持,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强劲动力。12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中巴经济走廊互联互通建设激发沿线地区发展潜力,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日益成为地区互联互通的加速器和经济合作的新引擎,中亚班列开通新线路,中吉乌铁路正式开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度开行破万列,一条条“致富之路”“繁荣之路”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2024年,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贸易总额1.89万亿美元,占中国与全球贸易的近三分之一。其中,东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韩国、日本、越南和马来西亚均位列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中国是周边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对东盟地区投资较上年增长12.6%,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中国作为亚洲稳定的重心和经济发展的引擎,将继续坚持以开放促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好惠及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倡议有力推动周边国家民心相通。中国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地缘相近、文化相似、心灵相通,拥有深厚的友谊基础,具有开展多元化合作的强劲需求。习近平主席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洲国家,不断夯实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社会民意基础。“一带一路”倡议等得到周边国家及民众的积极支持,为推动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打下广泛社会基础。

中国秉持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积极同周边国家拓展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鲁班工坊”在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等多个周边国家相继设立,为当地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菌草、杂交水稻等“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援外项目落地老挝等周边国家,有效增进了当地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中国和东盟以举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等一系列活动为契机,促进各方在教育、公共卫生、青年、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中国还与周边国家互派留学生、携手保护文化遗产、举办文物进出境展览……一系列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项目有力增进了相关国家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严重冲击世界经济格局,但经济全球化大方向不会改变,中国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合作大势也不会改变。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依然广阔,各方务实合作的不断深化,将为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增长带来新机遇,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新动能。中国将继续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坚持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与周边国家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