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精选贾谊459句经典诗词名句,值得收藏细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1 13:33:49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初年人,世称贾生。著有《新书》(刘向编成,初称《贾子新书》) 。


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汉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所著主要有文赋两类。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赋则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知名。唐李商隐有《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贾谊《鵩鸟赋》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贾谊《鵩鸟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上篇)》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贾谊《论积贮疏》

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贾谊新书·卷六·容经》

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止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贾谊《鵩鸟赋》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贾谊《过秦论》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贾谊《鵩鸟赋》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贾谊《论积贮疏》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贾谊《论积贮疏》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上篇)》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上篇)》

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贾谊《吊屈原赋》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贾谊《过秦论》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贾谊《治安策》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贾谊《鵩鸟赋》

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贾谊《治安策》

使管子愚人也则可,管子而少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贾谊《治安策》

孔于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贾谊《治安策》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贾谊《论积贮疏》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贾谊《惜誓》

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贾谊《治安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故曰可为长太息者此也。——贾谊《治安策》

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贾谊《治安策》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贾谊《治安策》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贾谊《惜誓》

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贾谊《惜誓》

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贾谊《惜誓》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贾谊《论积贮疏》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贾谊《论积贮疏》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贾谊《论积贮疏》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贾谊《惜誓》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贾谊《论积贮疏》

惟昊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贾谊《旱云赋》

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贾谊《治安策》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贾谊《治安策》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贾谊《治安策》

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贾谊《治安策》

秦为天子,二世而亡。——贾谊《治安策》

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贾谊《治安策》

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贾谊《治安策》

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贾谊《治安策》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贾谊《治安策》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贾谊《治安策》

抱哺其于,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贾谊《治安策》

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贾谊《治安策》

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贾谊《治安策》

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贾谊《治安策》

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贾谊《鵩鸟赋》

其辞曰: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贾谊《鵩鸟赋》

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贾谊《鵩鸟赋》

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贾谊《鵩鸟赋》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谊《吊屈原赋》

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鱏兮,固将制于蝼蚁。——贾谊《吊屈原赋》

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贾谊《吊屈原赋》

腾驾罷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贾谊《吊屈原赋》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贾谊《过秦论》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贾谊《治安策》

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贾谊《治安策》

子婴立,遂不悟。——贾谊《过秦论》

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贾谊《过秦论》

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贾谊《过秦论》

秦虽小邑,伐并大城,得阨塞而守之。——贾谊《过秦论》

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贾谊《过秦论》

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贾谊《过秦论》

彼见秦阻之难犯,必退师。——贾谊《过秦论》

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贾谊《过秦论》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贾谊《过秦论》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贾谊《过秦论》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贾谊《过秦论》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贾谊《过秦论》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贾谊《过秦论》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贾谊《过秦论》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贾谊《过秦论》

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贾谊《过秦论》

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贾谊《过秦论》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贾谊《过秦论》

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贾谊《过秦论》

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贾谊《过秦论》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贾谊《过秦论》

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贾谊《过秦论》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贾谊《过秦论》

是二世之过也。——贾谊《过秦论》

下篇  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脩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贾谊《过秦论》

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贾谊《过秦论》

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贾谊《过秦论》

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贾谊《过秦论》

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贾谊《过秦论》

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贾谊《过秦论》

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贾谊《过秦论》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贾谊《过秦论》

中篇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

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贾谊《过秦论》

若是,何也?——贾谊《过秦论》

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贾谊《过秦论》

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贾谊《过秦论》

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贾谊《过秦论》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贾谊《过秦论》

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贾谊《过秦论》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贾谊《过秦论》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贾谊《过秦论》

此岂世贤哉?——贾谊《过秦论》

其势居然也。——贾谊《过秦论》

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贾谊《过秦论》

形不利、势不便也。——贾谊《过秦论》

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贾谊《治安策》

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贾谊《治安策》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贾谊《过秦论》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贾谊《过秦论》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贾谊《治安策》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贾谊《治安策》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贾谊《治安策》

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贾谊《治安策》

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贾谊《治安策》

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贾谊《治安策》

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贾谊《治安策》

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叙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贾谊《治安策》

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贾谊《治安策》

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也。——贾谊《治安策》

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无忽。——贾谊《治安策》

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贾谊《治安策》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贾谊《治安策》

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贾谊《治安策》

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贾谊《治安策》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贾谊《治安策》

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贾谊《治安策》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贾谊《过秦论》

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贾谊《过秦论》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贾谊《过秦论》

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贾谊《过秦论》

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贾谊《过秦论》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贾谊《过秦论》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贾谊《过秦论》

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贾谊《过秦论》

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贾谊《过秦论》

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贾谊《过秦论》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贾谊《过秦论》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贾谊《过秦论》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贾谊《过秦论》

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贾谊《过秦论》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贾谊《过秦论》

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贾谊《过秦论》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贾谊《过秦论》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贾谊《过秦论》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贾谊《吊屈原赋》

讯曰:已矣!——贾谊《吊屈原赋》

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贾谊《吊屈原赋》

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贾谊《吊屈原赋》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贾谊《吊屈原赋》

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贾谊《吊屈原赋》

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知命不忧。——贾谊《鵩鸟赋》

细故蒂芥,何足以疑!——贾谊《鵩鸟赋》

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贾谊《吊屈原赋》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贾谊《过秦论》

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贾谊《吊屈原赋》

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贾谊《吊屈原赋》

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贾谊《吊屈原赋》

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贾谊《吊屈原赋》

屈原,楚贤臣也。——贾谊《吊屈原赋》

国无人兮,莫我知也。——贾谊《吊屈原赋》

遂自投汨罗而死。——贾谊《吊屈原赋》

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贾谊《吊屈原赋》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呜呼哀哉!——贾谊《吊屈原赋》

逢时不祥。——贾谊《吊屈原赋》

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贾谊《吊屈原赋》

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贾谊《鵩鸟赋》

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贾谊《鵩鸟赋》

鵩似鸮,不祥鸟也。——贾谊《鵩鸟赋》

谊即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也。——贾谊《鵩鸟赋》

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贾谊《鵩鸟赋》

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贾谊《鵩鸟赋》

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贾谊《鵩鸟赋》

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贾谊《鵩鸟赋》

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贾谊《鵩鸟赋》

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贾谊《鵩鸟赋》

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贾谊《鵩鸟赋》

吉乎告我,凶言其灾。——贾谊《鵩鸟赋》

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贾谊《鵩鸟赋》

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贾谊《鵩鸟赋》

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贾谊《鵩鸟赋》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贾谊《鵩鸟赋》

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贾谊《鵩鸟赋》

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贾谊《鵩鸟赋》

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贾谊《鵩鸟赋》

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贾谊《鵩鸟赋》

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贾谊《鵩鸟赋》

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贾谊《鵩鸟赋》

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贾谊《鵩鸟赋》

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贾谊《治安策》

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贾谊《治安策》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治安策》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贾谊《治安策》

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贾谊《治安策》

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贾谊《治安策》

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贾谊《治安策》

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贾谊《治安策》

当时大治,后世诵圣。——贾谊《治安策》

壹动而五业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贾谊《治安策》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贾谊《治安策》

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贾谊《治安策》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贾谊《治安策》

病非徒瘇也,又苦蹠戾。——贾谊《治安策》

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贾谊《治安策》

惠王之子,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贾谊《治安策》

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蹠戾。——贾谊《治安策》

可痛哭者,此病是也。——贾谊《治安策》

天下之势方倒县。——贾谊《治安策》

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贾谊《治安策》

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贾谊《治安策》

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采缯以奉之。——贾谊《治安策》

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贾谊《治安策》

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贾谊《治安策》

非亶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贾谊《治安策》

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贾谊《治安策》

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贾谊《治安策》

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贾谊《治安策》

陛下虽贤,谁与领此?——贾谊《治安策》

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贾谊《治安策》

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贾谊《治安策》

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徵矣,其势尽又复然。——贾谊《治安策》

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贾谊《治安策》

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贾谊《治安策》

天下肴乱,高皇帝与诸公倂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贾谊《治安策》

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仅得舍人,材之不逮至远也。——贾谊《治安策》

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贾谊《治安策》

然尚有可诿者,曰疏。——贾谊《治安策》

臣请试言其亲者。——贾谊《治安策》

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贾谊《治安策》

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无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贾谊《治安策》

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贾谊《治安策》

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贾谊《治安策》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贾谊《治安策》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贾谊《治安策》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贾谊《治安策》

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贾谊《治安策》

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贾谊《治安策》

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贾谊《治安策》

盗者剟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贾谊《治安策》

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余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亡行义之尤至者也。——贾谊《治安策》

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贾谊《治安策》

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贾谊《治安策》

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贾谊《治安策》

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贾谊《治安策》

胡不用之淮南、济北?——贾谊《治安策》

势不可也。——贾谊《治安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贾谊《治安策》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贾谊《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贾谊《过秦论》

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贾谊《治安策》

进谋者率以为是,固不可解也,亡具甚矣。——贾谊《治安策》

臣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贾谊《治安策》

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贾谊《治安策》

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贾谊《治安策》

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也。——贾谊《治安策》

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贾谊《治安策》

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贾谊《治安策》

白縠之表,薄纨之里, 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贾谊《治安策》

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节适,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贾谊《治安策》

且帝之身自衣皁绨,而富民墙屋被文绣;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孽妾缘其履:此臣所谓舛也。——贾谊《治安策》

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贾谊《治安策》

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饥,不可得也。——贾谊《治安策》

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亡为奸邪,不可得也。——贾谊《治安策》

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贾谊《治安策》

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贾谊《治安策》

岂惟胡亥之性恶哉?——贾谊《治安策》

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贾谊《治安策》

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贾谊《治安策》

又曰:前车覆,后车诫。——贾谊《治安策》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贾谊《治安策》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贾谊《治安策》

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贾谊《治安策》

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贾谊《治安策》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贾谊《治安策》

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贾谊《治安策》

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学。——贾谊《治安策》

学者,所学之官也。——贾谊《治安策》

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贾谊《治安策》

及太于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贾谊《治安策》

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贾谊《治安策》

习与智长,故切而不媿;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贾谊《治安策》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贾谊《治安策》

及秦而不然。——贾谊《治安策》

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贾谊《治安策》

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贾谊《治安策》

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贾谊《治安策》

其故可知也。——贾谊《治安策》

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贾谊《治安策》

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贾谊《治安策》

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贾谊《治安策》

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贾谊《治安策》

保,保其身体;傅,传之德义;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贾谊《治安策》

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贾谊《治安策》

故乃孩子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贾谊《治安策》

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贾谊《治安策》

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贾谊《治安策》

故择其所耆,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贾谊《治安策》

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贾谊《治安策》

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几幸,而众心疑惑。——贾谊《治安策》

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群臣众信,是不疑惑!——贾谊《治安策》

此业一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贾谊《治安策》

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舩必覆矣。——贾谊《治安策》

可为长太息者此也。——贾谊《治安策》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而殷受之。——贾谊《治安策》

殷为天子,二十余世,而周受之。——贾谊《治安策》

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贾谊《治安策》

今或言礼谊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贾谊《治安策》

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贾谊《治安策》

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贾谊《治安策》

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贾谊《治安策》

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贾谊《治安策》

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贾谊《治安策》

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贾谊《治安策》

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贾谊《治安策》

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贾谊《治安策》

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贾谊《治安策》

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行者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贾谊《治安策》

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贾谊《治安策》

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贾谊《治安策》

此时务也。——贾谊《治安策》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贾谊《治安策》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贾谊《治安策》

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贾谊《治安策》

刑罚积而民怨背,札义积而民和亲。——贾谊《治安策》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贾谊《治安策》

或道之以德教,或殴之以法令。——贾谊《治安策》

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殴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贾谊《治安策》

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贾谊《治安策》

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贾谊《治安策》

此亡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贾谊《治安策》

夫天下,大器也。——贾谊《治安策》

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贾谊《治安策》

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贾谊《治安策》

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贾谊《治安策》

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贾谊《治安策》

是非其明效大验邪!——贾谊《治安策》

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贾谊《旱云赋》

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贾谊《旱云赋》

嵬隆崇以崔巍兮,时仿佛而有似。——贾谊《旱云赋》

屈卷轮而中天兮,象虎惊与龙骇。——贾谊《旱云赋》

相抟据而俱兴兮,妄倚俪而时有。——贾谊《旱云赋》

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贾谊《旱云赋》

若飞翔之从横兮,杨侯怒而澎濞。——贾谊《旱云赋》

正帷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贾谊《旱云赋》

或窈窕而四塞兮,诚若雨而不坠。——贾谊《旱云赋》

阴阳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贪邪而狼戾。——贾谊《旱云赋》

终风解而霰散兮,陵迟而堵溃。——贾谊《旱云赋》

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而并逝。——贾谊《旱云赋》

廓荡荡其若涤兮,日照照而无秽。——贾谊《旱云赋》

隆盛暑而无聊兮,煎砂石而烂渭。——贾谊《旱云赋》

汤风至而含热兮,群生闷满而愁愦。——贾谊《旱云赋》

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贾谊《旱云赋》

农夫垂拱而无聊兮,释其锄耨而下泪。——贾谊《旱云赋》

忧疆畔之遇害兮,痛皇天之靡惠。——贾谊《旱云赋》

惜稚稼之旱夭兮,离天灾而不遂。——贾谊《旱云赋》

怀怨心而不能已兮,窃讬咎于在位。——贾谊《旱云赋》

独不闻唐虞之积烈兮,与三代之风气?——贾谊《旱云赋》

时俗殊而不还兮,恐功久而坏败。——贾谊《旱云赋》

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违节。——贾谊《旱云赋》

阴气辟而留滞兮,猒暴至而沉没。——贾谊《旱云赋》

惜旱大剧,何辜于天无恩泽?——贾谊《旱云赋》

忍兮啬夫,何寡德矣!——贾谊《旱云赋》

既已生之,不与福矣。——贾谊《旱云赋》

来何暴也,去何躁也!——贾谊《旱云赋》

孳孳望之,其可悼也。——贾谊《旱云赋》

憭兮栗兮,以郁怫兮。——贾谊《旱云赋》

念思白云,肠如结兮。——贾谊《旱云赋》

终怨不雨,甚不仁兮;布而不下,甚不信兮。——贾谊《旱云赋》

白云何怨?——贾谊《旱云赋》

奈何人兮!——贾谊《旱云赋》

得贤者显昌,失贤者危亡。——《贾谊新书·卷十·胎教》

功莫美于去恶而为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贾谊新书·卷九·修政语上》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贾谊《论积贮疏》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上篇)》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贾谊《惜誓》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贾谊《论积贮疏》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贾谊《论积贮疏》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贾谊《论积贮疏》

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贾谊《论积贮疏》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贾谊《论积贮疏》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贾谊《论积贮疏》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贾谊《论积贮疏》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贾谊《惜誓》

黄鹄後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贾谊《惜誓》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贾谊《惜誓》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贾谊《惜誓》

寿冉冉而日衰兮,固儃回而不息。——贾谊《惜誓》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贾谊《惜誓》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贾谊《惜誓》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贾谊《惜誓》

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謣。——贾谊《惜誓》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贾谊《惜誓》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贾谊《惜誓》

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贾谊《惜誓》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贾谊《惜誓》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贾谊《惜誓》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贾谊《惜誓》

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後下。——贾谊《惜誓》

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贾谊《惜誓》

使麒麟可得羁而係兮,又何以异虖犬羊?——贾谊《惜誓》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贾谊《惜誓》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霑濡。——贾谊《惜誓》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贾谊《惜誓》

苍龙蚴虯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贾谊《惜誓》

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後车。——贾谊《惜誓》

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虖昆仑之墟。——贾谊《惜誓》

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虖神明。——贾谊《惜誓》

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贾谊《惜誓》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贾谊《惜誓》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贾谊《惜誓》

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贾谊《惜誓》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贾谊《惜誓》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贾谊《惜誓》

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诚死宗庙,法度之臣诚死社稷,辅翼之臣诚死君上,守圄扞敌之臣诚死城郭封疆。——贾谊《治安策》

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贾谊《治安策》

彼且为我死,故吾得与之俱生;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俱存;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贾谊《治安策》

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贾谊《治安策》

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贾谊《治安策》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贾谊《治安策》

此善谕也。——贾谊《治安策》

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亡戮辱。——贾谊《治安策》

此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也,所以体貌大臣而厉其节也。——贾谊《治安策》

被戮辱者不泰迫乎?——贾谊《治安策》

廉耻不行,大臣无乃握重权,大官而有徒隶亡耻之心乎?——贾谊《治安策》

夫望夷之事,二世见当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习也。——贾谊《治安策》

臣闻之,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贾谊《治安策》

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贾谊《治安策》

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贾谊《治安策》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伐而灭之,移事智伯。——贾谊《治安策》

及赵灭智伯,豫让衅面吞炭,必报襄子,五起而不中。——贾谊《治安策》

人问豫子,豫子曰:中行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贾谊《治安策》

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贾谊《治安策》

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贾谊《治安策》

顽顿亡耻, 诟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贾谊《治安策》

主上有败,则因而挺之矣;主上有患,则吾苟免而已,立而观之耳;有便吾身者,则欺卖而利之耳。——贾谊《治安策》

人主将何便于此?——贾谊《治安策》

群下至众,而主上至少也,所托财器职业者粹于群下也。——贾谊《治安策》

俱亡耻,俱苟妄,则主上最病。——贾谊《治安策》

故古者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厉宠臣之节也。——贾谊《治安策》

故贵大臣定有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讳也。——贾谊《治安策》

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 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罪耳,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贾谊《治安策》

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颈 而加也。——贾谊《治安策》

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跌而自裁,上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曰:子大夫自有过耳!——贾谊《治安策》

吾遇子有礼矣。——贾谊《治安策》

遇之有礼,故群臣自憙;婴以廉耻,故人矜节行。——贾谊《治安策》

上设廉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节行报其上者,则非人类也。——贾谊《治安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