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接生员” 笑拥“喜羊羊”
四月的呼伦贝尔草原,积雪初融的银白与泥土的深褐交织成早春底色,河面裹挟着碎冰蜿蜒流淌,湿润的泥土下隐约涌动着蓄势待发的生机。春风拂过大地,羊羔清脆的咩咩声此起彼伏,为广袤的牧野奏响生命的序曲,好像在宣告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已经打响接羔保育的“春日战役”。
走进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东苏木巴彦乌拉嘎查牧民宝音巴图家,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而温馨的景象。暖阳下,棚圈里新生的羊羔活蹦乱跳,母羊低头轻舔幼崽,宝音巴图的妻子手持奶瓶,穿梭在羊群间为弱羔补充营养,孩子们也在一旁递送草料,欢声笑语与羔羊的叫声交织成春日的交响曲。“每年接羔时期家里都格外热闹!”宝音巴图笑着说道。

宝音巴图和爱人其木格是新一代的大学生牧民,他们带着知识与热情回到家乡,投身于牧业生产。在他们的精心经营下,牧场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牧业特色,还融入了现代的科学管理理念,焕发出新的活力。谈及今年的接羔情况,宝音巴图难掩喜悦,“今年我们家300只羊,预计能接羔260只左右,成活率能接近95%。”

近年来,“千里转场”成为了宝音巴图家牲畜过冬的新模式。宝音巴图向记者介绍,去年11月,他与邻户合作,将2800只羊赶赴黑龙江省肇东市越冬。羊群以玉米和秸秆为食,不仅体态明显健壮,还节省了数万元的草料费用。今年3月返程时,他们不仅带回自家膘肥体壮的母羊,还通过代管邻家羊群实现增收。经核算,此次转场既保障了羊群安全过冬,节省的草料储备也正好用于应对春季休牧期的需求。
“转场不只是换个地方养羊,更是一条生态账、经济账双赢的路子。”宝音巴图掰着手指算起明细账,“在肇东市用玉米秸秆越冬,羊群每只增重明显,而且省下的草料钱加上代牧收入,足够支付春季休牧期的全部开支。”

这份底气的背后,是一系列如同坚实后盾般的扶持政策,稳稳地托举着牧民们的生产生活。宝音巴图所在的巴彦乌拉嘎查,在去年为每户牧民发放10袋精饲料和10捆青贮料,保障休牧期间牲畜的食物供应,让大家顺利度过难关。宝音巴图回忆时满是感激,“好政策帮了大忙,让我们安心不少。”如今,牧民们满心期待,因为预计今年同样的政策还会继续,这无疑给牧民们吃下了“定心丸”。
为确保接羔保育工作顺利开展,鄂温克族自治旗农牧和科技局持续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力度,强化布病、包虫病、炭疽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力度,结合该旗免疫工作实际情况,制定《鄂温克旗2025年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及集中监测和流调计划》,组织开展春季动物集中免疫疫苗采购工作,适时发布动物疫苗采购意向,确保及时高效的动物重大疫病免疫疫苗供应,消除免疫漏洞,同时提供仔畜常见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指导,确保春季畜牧业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鄂温克族自治旗农牧和科技局积极落实中央农业防灾减灾下达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畜牧业防灾减灾资金162万元,坚持“生产主体自救为主,政府帮扶为辅”原则,结合超载过牧问题治理和2025年春季休牧期政策落实等因素,实施饲草购置补贴300元/吨。“我们不仅要让羔羊‘接得住’,更要让产业‘活得旺’。”鄂温克族自治旗农牧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鄂温克族自治旗农牧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鄂温克族自治旗预计产仔牲畜45万头只匹,其中,大畜10万头,小畜35万只。截至目前,全旗累计产仔14.1万头,其中大畜3.85万头,小畜10.25万只,仔畜成活率在98%以上。
春风又绿呼伦贝尔,牧歌悠扬处,新生命的欢腾正书写着草原的丰收序章。在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土地上,政策“及时雨”与牧民“智慧经”的交响,让春天的希望蓬勃生长。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萨库拉/文 刘绍睿/图、视频
美编:刘坤
主编:鄂桂晶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