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为笔绘富美乡村新图景

连州已建成180公里花果经济带且成效初显。

连州动员多方力量植绿、扩绿、兴绿。
最美人间四月天。当无人机掠过星子河畔,新植的银杏林与百年古榕交相辉映;当晨雾漫过西江镇梨园,粉白花海与黛色远山勾勒出诗意长卷。
在广东“北大门”的连州大地上,一场由绿生美、以美促富的生态实践如火如荼进行。截至4月初,该市累计开展乡村绿化植树活动926场次,发动党员、群众2.3万人次,种植各类苗木21.46万株,完成年度计划的82.7%,城乡村落渐次舒展绿美新姿,勾勒出一幅山水交融、花果飘香的乡村振兴画卷。
不负好春光,兴绿正当时。24个乡村绿化重点村、22条重点干线绿化提升、25.94万棵计划新种植苗木数量,是2025年连州推进乡村绿化工作的“履职书”“责任田”,这座千年古郡正挥毫泼绿绘就绿美乡村新图景。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黄津
通讯员 吴嘉涛 邓瑞勋 张芷若
多方力量汇聚▶▷
澎湃生态文明建设春潮
清晨的协民村,春风微拂,去年种的400多棵紫薇树冒出了新芽,今年新种的又迎风挺立,形成一道绿色长廊。这是连州市市场监管局在该村打造的“紫薇绿道”,有望成为新的打卡点。
2025年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要初见成效的一年。连州坚持因地施策,重点围绕“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做文章,以人民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向往为核心,凝聚多方力量,持续向绿美发力。
“一张蓝图管到底,三级齿轮齐发力”的机制保障,让绿美建设从纸面落到地面。
“希望在座的各位乡亲、热心人士能积极支持家乡的乡村绿化工作,助力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春节前后,连州12个镇(乡)陆续举办乡亲、热心人士座谈会,联系走访乡亲、热心人士、企业家、商会会员等超500人次。这是连州打好2025年新春绿化的“第一枪”,掀起乡村绿化新热潮的缩影。
连州坚持专班引领、规划先行、重抓落实的工作思路,统筹乡村绿化工作专班成员单位下沉指导各镇(乡),在乡村绿化工作前期做好“三个全面”基础行动:全面摸排“四旁”“五边”可绿化面积,科学制定新一轮165个村(含涉农社区)绿化示意图,实现“挂图作战”;全面梳理25家约40.3万株苗木供应渠道、种类和价格,结合林业部门定向采购与乡镇自由选购,促进苗木供需精准匹配;全面盘清绿化资金,由市财政统筹2000万元用于支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生态建设,加强绿化资金保障。
规划是保障,重点在落实。结合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和3月12日植树节重要时间节点,连州相继开展“雁归”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党建带妇建、团建”助力乡村绿化、“3·12”植树等活动,广泛动员党员干部、人大代表、青年人才、基层民兵、村民群众等超2.3万人次自觉投身乡村绿化义务植树,将各类苗木种在门前屋后、一河两岸、环村碧道、景点公园、教育园地和干线公路等。
乡村是绿化增量提质的主阵地。今年乡村绿化工作开展以来,连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镇(乡)积极联动上级帮扶单位和对接市直单位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引导党员、干部在乡村绿化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践承诺,与群众合力共植“结对林”“同心林”。广大青年、妇女、师生等通过点对点共建、小手拉大手、青年绿化公益等形式广泛响应、积极参与,并涌现了不少特色做法。
团市委以赏花季活动为契机,设立“绿美青年林”公益摊位,通过扫码登记认捐、兑换绿植盆栽、分享实践经历,联动青年志愿者宣传绿美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教育系统以“3·12植树节”为契机,将绿化和环保理念融入中小学实践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师生同行、家长助力,推动绿色教育从小抓起;市妇联凝聚“她力量”,发动600余名妇女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绿活动共度三八国际妇女节,新种苗木2000余棵,打造3个“巾帼林”,共同营造浓厚绿化氛围。
从党员干部先锋林到热心人士反哺同心林,从巾帼芳华林到青春成长林,多元力量汇聚成连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澎湃春潮。
截至3月底,连州全市累计种植各类经济和景观苗木21.46万棵,进一步提升了“四旁”“五边”绿化空间品质,加速了绿美有机融合,掀起全民扩绿、兴绿、护绿新热潮。
创新管护机制▶▷
激发种管养“内生力”
三分栽树,七分管护。针对乡村绿化“重栽轻管”难题,连州构建起立体化管护体系。
按照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数量不少、质量提高的要求,连州秉持“三分种、七分管”的工作理念,持续做好乡村绿化的“后半篇文章”,推动乡村绿化高质量加速跑。
“党员挂牌树长制,让每片绿叶都有责任人”的实践,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管护效能。
贯彻“党员干部为主体、多方力量齐参与”的管护模式,连州持续推动将镇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民小组长、党员、热心群众等入网入格,在新种苗木上悬挂“身份证”,明确树名和管护人,由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牵头发动村民加强抚育管护、补植补造。同时,因地制宜建立护绿奖补机制,充分调动镇村护林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经验优势转化为管护质效。
为有效解决乡村绿化种植点位多、覆盖范围广、相距距离远导致的精准养护难、巡查效率低的问题,连州立足地方实际推广人机协同+精准管护工作模式,结合绿化示意图,将无人机定期定点开展全面摸排和驻村团队精准到位实地巡查相结合,全面掌握各点位苗木存活和管护情况,以便及时扶正补种、做好跟踪管理。
“保证金撬动责任心,积分制激活大生态”的创新机制,则让当地群众从旁观者变成管护主力军。
一方面,连州以强化村民主人翁意识为切入点,从“谁种植、谁管护、谁收益”角度出发创新绿化工作机制,建立乡村绿化利益联结机制,以机制创新赋能激发种管养的内生力。如今,连州在保安镇麻北村先行先试,建立苗木养护保证金管护制度,村小组和村民以每棵20元的苗木养护保证金申领果树,确认苗木存活即退还,相关收成归管护人所有。
另一方面,连州将积分制管理作为推进乡村绿化苗木后期管护的重要抓手,以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党员责任岗为牵引,构建“苗木种养+服务积分”乡村绿化利益联结机制。
如丰阳镇陂岭村以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为原则,设立党员“乡村绿美岗”,通过村党组织指派岗位,或以党员个人认领的方式,根据网格片区划分,为每位在家党员合理安排绿化管护责任岗位,并把苗木养护纳入志愿服务积分管理项目,以积分制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苗木养护积极性、主动性,推动20名党员认管认养新种植苗木1200棵。
花果经济兴起▶▷
生态颜值转为经济价值
驱车从瑶安乡大营村干线公路一路畅行,道路两旁的银杏、红枫等迎面而来,相比以往单调的返乡之路多了一份生机与活力。这是春节期间,一名外出务工青年返乡时的新体会和感受。
绿美建设不是终点站,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
聚焦“四旁”“五边”见缝插绿的工作要求,连州开展干线公路绿化提升行动,形成22条重点提升的精品路线和精品路段。
连州今年还着重开展24个乡村绿化重点村的绿美示范建设,截至目前,已落实红千层、银杏、红枫、香樟等各类苗木种植超1.7万株,打造黄芒村“青年林”、东村“齐心路”等,切实绿化美化景区节点和沿路景观。
运输线升级为风景线,交通动脉变身生态长廊。与“百千万工程”相结合,连州还打造了九陂镇四联村乡村绿美公园、东陂镇大江村水边休闲廊道等,提升三水乡新八红色村绿化景观,赋能瑶安乡风情旅游小镇建设,一体化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带动提升整体绿美水平,让群众可达、可及、可享。
早春三月,万亩桃花在龙坪、高山、龙潭以及湟川三峡两岸等地竞相绽放,2025连州市赏花季如期而至,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景赏花。
连州“一棵树”长出生态账、经济账、民生账的“三本账”发展模式,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层逻辑。
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玩雪是连州致力打造250公里花果经济带的主要特色。3月万亩桃园桃花盛开,4月梨花争相怒放,掀起一股股游客赏花热潮;7月至,“果经济”甜蜜登场;深秋时分,银杏红枫层林尽染;隆冬季节,天湖雪景迎客来……一年四季景不同,尽显山水古邑连州别样之美。
花为媒、绿为底、文为魂的融合发展,让生态颜值持续转化为经济价值。这种绿化提质、景观升级、产业增效的良性循环,正推动连州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推动下,连州已建成180公里花果经济带且成效初显,花果经济年产值超20亿元,赋能连州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6.74%,成为富民旅游新业态。
从瑶乡翠岭到湟川河畔,从古村巷道到交通干线,连州乡村绿化工作展现出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未来,连州将以花果经济为脉络,以精品示范为抓手,着力推动花果经济带沿线乡村的绿化美化和人居环境提档增效,增加“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突出一带一风景、一地一特色,优化游客旅游、旅居体验,助力“花果经济”持续升温,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绿、成色更足。
■相关
“苗技”送下乡 乡村美起来
为贯彻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省深入推进乡村绿化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连州市林业局抢抓春季造林黄金期,立足实际,主动作为,统筹利用2024年县镇村绿化苗木省级专项资金100万元,采购了8种优质乡土苗木2.1万余株,面向全市12个镇(乡)及有关单位精准投放、有序分发,确保每一分钱、每一株苗都用在“绿美刀刃上”,推进县镇村绿化提质增效。
紧扣“因地制宜、适地适绿”原则,连州市林业局结合各镇(乡)绿化基础、前期需求和群众喜好,精心筛选银杏、闽楠、枫香、紫薇等8种适应性强、景观效果佳的本地适生树种,确保苗木成活率和绿化成效。苗木采购到位后,通过实地调研、统筹调配,迅速联合12个镇(乡)制定种植方案,明确村庄主干道、村口景观节点、闲置地块及绿美示范亮点为重点绿化区域。
目前,此次采购的2.1万株苗木已全部派发至12个镇(乡)及有关单位,该局随即联合各镇(乡)政府组成专业技术队伍,指导基层干部、村民群众科学栽植,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植一片、绿一片”,仅用12天时间就将2.1万株银杏、闽楠、枫香等乡土苗木全部焕发盎然生机。
下一步,连州市林业局将以此次行动为契机,加大苗木和技术保障力度,持续深化乡村绿化行动,为乡村振兴厚植生态底色;以“绿”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生态答卷,让每一株苗木都成为连州百姓幸福生活的绿色注脚。
■慧光评论
剡中若问连州事
满目青翠答振兴
黄 津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千年前,任连州刺史的唐代诗豪刘禹锡曾发出这样的喟叹。如今,连州正以“绿”为笔,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长卷。这座千年古郡以“不负青山,方得金山”的远见,将乡村绿化从“点上盆景”变成“面上风景”,用生态文明建设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这场由绿生美、以美促富的生态实践,背后是连州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全民行动。党员干部带头认领“先锋林”,热心人士反哺共建“同心林”,青年学生种下“成长林”,巾帼力量培育“芳华林”……今年来,2.3万人次挥锹培土,21.46万株苗木扎根沃土,城乡村落渐次舒展绿美新姿,演绎着一树新栽益四邻的动人图景。
绿美建设不是终点站,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连州深知“三分种树易,七分管护难”,以创新机制破解年年植树不见树的困局。党员挂牌的“树长制”让每片绿叶都有责任人,无人机巡查与网格化管护织就防护网,养护保证金与积分制激活村民主人翁意识。保安镇麻北村的果树上,每张“身份证”都镌刻着责任;丰阳镇陂岭村的“绿美岗”里,积分兑换见证着从“要我管”到“我要管”的蝶变。这种责任到人、科技赋能、利益联结的立体化管护体系,让绿色从“指尖”延伸到“心间”,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当交通动脉变身生态长廊,基础设施便有了双重价值。连州对22条干线公路精雕细琢——清理枯木断枝如同挥毫落墨前的“留白”,补种景观树种恰似丹青妙手的“点睛”让车行画中成为现实。这种“把公路当展厅、以草木作画笔”的美学实践,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更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
最是花果能醉人,生态颜值正转化为发展价值。花果经济带串联起250公里的四季风华,2024年游客量增长26.74%、年产值超20亿元的数据背后,是“一棵树长出三本账”的智慧:生态修复的绿色账本、三产融合的金色账本、村民增收的红色账本。正如群众所言:“以前砍树卖钱,现在看树挣钱”,生态文明的种子已结出共同富裕的硕果。
站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关键节点,连州的探索给予了新启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需以系统思维统筹“含绿量”与“含金量”。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连州用实践证明:当生态优先的“指挥棒”指引方向,当绿色发展的“快车道”畅通无阻,当全民参与的同心圆越画越大,乡村就能在绿起来中美起来、在美起来中富起来。
如今,剡中若问连州事,满目青翠答振兴。通过机制创新与产业融合,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未来的连州必将书写更多“点绿成金、借绿生辉”的故事,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