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人大履职 “树新风”,移风易俗 “靓” 乡村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近期,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新中村的人大代表们深入基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实际行动推动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
人大代表躬身宣讲,凝聚移风易俗共识
“以前总觉得酒席办得越风光越好,听了宣讲才明白,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在改善生活、增进感情上,才是真正的幸福。” 新中村党员赵德堂感慨道。宣讲活动中,刘桥镇人大代表朱燕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以政策解读结合典型案例的形式,深入阐释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这场宣讲让在场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认识到移风易俗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有效凝聚了推进移风易俗的思想共识。“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开展的工作,一开始,群众难免抵触,认为我们不讲人情,但随着绵绵用力、长久推进,现在大家也都认识到了移风易俗的好处,村民生活水平由量变向质变跃升,”村干部们纷纷表示。
今年以来新中村人大代表们累计开展6次移风易俗主题微宣讲,涉及37个村民小组。接下来,代表们将选取不同角度,通过幽默风趣的方式常态化宣讲,让移风易俗工作长效化。

强化监督激励并行,保障新风长效推进
移风易俗工作需久久为功。新中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并整理群众的意见、建议,建立 “监督 + 激励” 双轮驱动机制,让文明新风持续扎根乡村。人大代表们组建专项小组,定期走访,了解移风易俗落实情况。针对婚丧事宜是否存在违规操办、村规民约执行是否到位等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同时,设立移风易俗监督热线,鼓励群众对不良现象进行举报,形成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同时充分发挥“积分超市”作用,对积极践行移风易俗、主动参与文明实践的家庭和个人进行积分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看到邻居家因为移风易俗奖励了20积分券,可以兑换一大瓶洗衣液,我们也想跟着做,把日子过得更有面子、更有意义。” 村民陈子伟的话语,道出了群众对激励机制的认可。
通过监督与激励的有效结合,刘桥镇新中村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专项督查3次,奖励“新风模范户” 30 余户,累计350分,在全村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新风浸润乡土,文明滋养心田。下一步,刘桥镇新中村将继续发挥代表作用,创新工作方式,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为打造文明和谐的乡村环境贡献更多力量。
通讯员 张佳玉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