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住院期间还偷喝啤酒,这个坏习惯让他长出苹果大的痛风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2:40:00    

“入院后还偷偷喝了三瓶啤酒,你这样怎么能控制病情发展呢?平时一定要忌口,像啤酒、海鲜、老火汤等这种高嘌呤的饮食一定要严格限制。”医生苦口婆心的劝导让李先生(化名)讪讪地低下了头。

长期吃海鲜、动物内脏,喝啤酒,来自香港的李先生(化姓)全身长满了痛风石,有的大如苹果,有的撑破皮肤,有的影响关节活动。其数量之多、肿块之大、关节破坏之严重,让见多识广的医生都觉得少见。经过一次显微取术治疗后,李先生双手及左肘部的痛风石被清除,后续将会进行二次手术清除双下肢的痛风石。医生提醒,取石后并非万事大吉,后续仍需长期慢病管理。

痛风石侵蚀关节十余载“啃”出多个洞

60岁的李先生十多年来饱受痛风之苦,痛风石几乎遍及全身,尤其是双手、双腕、双足、双膝及肘部,关节都布满大小不一的肿物,右中指破溃流出石灰水一样的尿酸盐结晶,局部红肿明显感染,各手指均感觉麻木,关节活动受限。

“看这一个个空洞,你的手指、腕部、足部等的关节软骨都已被尿酸盐结晶侵蚀。”接诊的广州和平骨科医院痛风专科张建主任指着检查影像对李先生说。

说起患病原因及治疗经过,李先生说,他平日最爱吃海鲜、喝啤酒,动物内脏也是他的心头好,因工作繁重,长期生活不规律,发现痛风石十多年来,只是痛风发作疼痛时吃些止痛药,并未定期进行尿酸和规范治疗,最终发展到全身多关节形成巨大痛风石。

分两次显微取石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传统开放手术存在两大难题:一是难以彻底清除微小结晶体,二是创伤大。张建主任团队采用显微取石技术,在手术显微镜辅助下,剥离沉积在血管神经肌腱周围的尿酸盐结晶。“就像考古学家用毛刷清理文物,我们要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将沉积十余年的结晶一点点清除,并修复受损的神经、肌腱等。”

考虑到李先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张建主任团队为李先生制定了分两次进行显微取石术的治疗方案:先清除双上肢的痛风石,一个月后再清除双下肢的痛风石。

随后,张建主任带领团队为李先生进行了双上肢的显微取石手术。术后配合系统性降尿酸治疗,李先生的血尿酸值从术前的560μmol/L(正常202-416)降至325μmol/L。看着恢复良好的双手,李先生对接下来的治疗和生活充满了期待。

取石后并非万事大吉,仍需长期慢病管理

据介绍,血尿酸超过420μmol/L,以及临床确诊为痛风,需要进行长期的降尿酸治疗,预防尿酸盐的进一步沉积造成关节及肾的损害,并促进已沉积的尿酸盐晶体溶解,预防痛风再次急性发作,而李先生因对疾病不了解、不控制饮食、不监测尿酸,仅在疼痛时吃止痛药,这种不规范用药和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使疾病一发不可控制,而且也是术后痛风管理的大敌。

张建主任特别提醒,对于痛风石患者,手术取石后并非万事大吉,术后仍需采用中西药物进行达标治疗,并结合运动、饮食管理等进行长期的慢病管理,同时定期监测血尿酸、肌酐、肝肾功能等,将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以下,从而预防痛风复发,阻止新的尿酸晶体沉积,促使已沉积的晶体溶解,保护肾功能。

文|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李梅图|医院提供

编辑:朱嘉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