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保康:守好牡丹“生态根” 开出产业“致富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7:27:0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陈泉霖、陈梦鸽、鲁李友琦)近年来,保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牡丹资源禀赋,深挖牡丹资源优势,不断拉长牡丹全产业链,通过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让珍稀牡丹品种焕发新生机。

暮春时节,走进保康县鹰子石牡丹种植基地,浓郁的花香便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紫斑牡丹与卵叶牡丹肆意绽放,花瓣上点缀的紫斑与细腻纹理清晰可见,在阳光的轻抚下,熠熠生辉。

“保康拥有丰富的牡丹野生资源,全世界现存10个野生牡丹种和1个亚种,中国牡丹资源共有9个,其中保康的野生牡丹资源就有5个种,包含紫斑牡丹、杨山牡丹、红斑牡丹、保康牡丹、卵叶牡丹以及林氏牡丹1个亚种,占全国牡丹资源的一半以上。”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管护科科长王波说。

紫斑牡丹、卵叶牡丹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保康独特生态的象征,不仅装点着春光,更驱动着产业发展。牡丹浑身都是宝,其根、花、种子、花瓣、花蕊、嫩芽、茎叶都具有食用、药用价值,可加工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等。目前,基地200亩牡丹,年产花茶5万朵、牡丹籽油1500公斤,年产值40万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据王波介绍,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紫斑牡丹、卵叶牡丹集中分布区和原生地,现有大水林场和九池村2个紫斑牡丹种质资源圃,1个卵叶牡丹采种基地。

保康是中国牡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享有“牡丹故里”美誉。境内生长的野生牡丹有160多公顷,约10万株,花色品种27个。近年来,保康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圃、采种基地等措施,加强了对野生牡丹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让珍稀野生牡丹既守住了“生态根”,又开出了“致富花”。未来,随着繁育技术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完善,这片“牡丹之乡”将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今年共繁育牡丹容器苗10万株,力争出圃5万株,全部回归到原生地,增加种群数量,为鄂西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区作出生态贡献。”王波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