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 汉服风筝文化节,传承抗战精神与传统文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09:31:00    

4月23日9时,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内热闹非凡,第二届汉服风筝文化节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在此举行。活动现场,五彩斑斓的风筝在蓝天中竞相翱翔,同学们身着的汉服随风轻舞,整个校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党委书记于泓杰在活动开场时,对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们表示热烈欢迎,也向积极参与活动筹备和组织的师生们致以诚挚感谢。他提到,此次活动有着三个重要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让信仰之‘筝’翱翔蓝天。80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表示,“‘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年,学校通过主题升旗仪式、抗战影片展播、歌曲合唱、故事会等形式,让历史的回声在校园激荡。”

  他阐释,抗战精神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于泓杰殷切希望同学们在风筝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愿,“让每一只飞向蓝天的风筝,都成为我们铭记历史的信使,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据音乐教师于慕静介绍,为办好此次活动,学校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开展了汉服知识、风筝制作培训,鼓励学生亲手设计、绘制风筝,还组织成立班级小组参赛。活动内容丰富多样,除了风筝放飞、汉服走秀,国画、书法、古筝等社团也在现场进行了展演。

  “我们最重要的目的,是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比如融入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问答,让学生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历史知识。”于慕静说。

  活动现场,处处能感受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这也是活动的第二个主题——让汉服之“韵”舞动青春。

  于泓杰介绍,汉服是华夏文明的符号,承载着礼仪之邦的千年风雅;风筝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寄托着中华民族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同学们身着汉服、手执纸鸢的场景,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回归,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养正高中始终致力于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活动相融合,让同学们在体验中感悟,在参与中成长。无论是汉服走秀、风筝制作,还是社团展示、知识问答,都是在用生动方式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属于过去、现在,更属于未来。

  第三个主题——家校共育,携手同行——让成长之“线”紧握手中。

  “今天的活动,我们特别邀请了家长共同参与。风筝的线,一头系着孩子的梦想,一头牵着父母的期盼;抗战的历史,一端连着先辈的牺牲,一端系着后人的传承。”于泓杰表示,家校共育,不仅是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协作,更是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的传承接力。他希望家长和孩子们在活动中共同参与知识问答、亲子放飞风筝等环节,一同体验童趣、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珍爱生活。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一直坚持把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课程、艺术、体育等课程有机结合,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浸润式、体验式等方式开展思政教育,达到濡养正心、润物无声的效果。本次系列活动涵盖主题升旗仪式、“抗战经典影片展播”“抗战歌曲合唱比赛”“抗战故事会”“抗战知识问答”等,旨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做新时代挺膺担当的好少年。

  在汉服风筝文化节中,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放飞了亲手制作的风筝,还共同参与知识问答等活动。

  高一14班王莅雯同学分享了她们小组的制作过程:“我们小组这次全程亲手制作风筝。图案以醒狮为主,飞起来就像舞动的狮子,象征抗战的激昂精神。制作时5个人分工配合,遇到不少难题,反而让我们更懂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同学们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通过知识问答对伟大的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一位同学兴奋地说:“这次活动太有趣啦,我不仅学会了做风筝,还知道了好多抗战故事,以后我也要像先辈们一样勇敢!”家长们也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这次活动,是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精彩展示,也是把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社团活动有机结合的成功实践与探索。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化是最深沉的滋养。今天,我们以风筝为媒,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交相辉映;明天,你们将以青春为笔,在民族复兴的画卷上书写新的篇章。希望同学们像风筝一样,胸怀家国,志存高远;像先辈一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于泓杰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 文/摄

  制作 马瑞

初审: 熊一黎

复审: 曲翱

终审: 陈尤欣

相关文章